服务热线:
0757-29233203

二十年品牌  二十万学员的选择
Business details
业务详情
[解放日报]德国人是怎样培养“工匠精神”的

[解放日报]德国人是怎样培养“工匠精神”的

个人简介

[解放日报]德国人是怎样培养“工匠精神”的


[摘要]我们现在很多的职业教育学校,像是在踢一场混乱的足球比赛,球门不止有两个,每个学校抱着一个球,你只要踢进球门,就可以说我进了球,并没有标准可循。

日前,德国开姆尼兹工业大学博士熊火金来到“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开讲《工匠精神——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揭秘》。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的详细解读,熊火金强调,“工匠精神”就是要让所有普通工匠都守住他们的行业标准,不单单是追求“大国工匠”的顶尖工匠,而是要有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下为演讲内容精编。


德国人称“工匠精神”为“职业性”

“工匠精神”这个词最近很热,很多新闻媒体对工匠精神作了解读。比如说新华网上有篇文章写道:怎么理解工匠精神?在个人层面上是认真的精神、敬业的精神,在企业家层面上就是企业家精神。也有报纸说,工匠精神就是要像过去那些老匠人一样,专注自己的领域,精益求精。

我1999年就去了德国,有朋友经常会问我:德国人做什么事情都精益求精,德国肯定也有“工匠精神”这个词。那么,“工匠精神”在德文中是怎么翻译的呢?

我查了很多资料,发现这真是一个纠结的问题——德国没有合适的词语对应“工匠精神”,可能“职业性”这个词比较接近。因为除了技能培训外,它还包括了道德标准、规范、知识、经验等内容。

我开始关注德国的“职业性”这个词,是因为一件小事。1999年的一天早晨,我站在校门口,一个德国学生跑过来。我说:“你这么早来干什么?”他说:“我来帮中国学生做早餐。”那时,我们有很多老师在那里培训。我问:“你是学什么的?”他说:“我是学厨师的。”我就开玩笑地说:“厨师有什么好学的?”他说:“熊先生你千万不要这么认为,做饭人人都会,厨师可是需要经过培训的。”后来,有一批国内学厨师的学生到德国去交流。我当时是领队,我发现我们的厨师每到一个地方做完菜后总是一片狼藉。这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有没有“职业性”不是一件小事,我们的厨师也许能把一顿饭做得很好吃,但他们未必职业化。

德国人经常说“职业性”,就是做事情能不能职业一点、专业一点。我想我们中国的“工匠精神”对职业教育的诉求也是这样的。

最大的特点,是有标准可循

谈到德国教育的“职业性”,就要来了解一下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在德国一般是指中等职业教育。所谓“双元制”,简单来说,就是学校与企业共同构成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具体实施上,通常是企业根据需要先向社会招聘学徒工,再与该学徒工签订培训协议,帮学徒工在职业学校报名注册。学生有双重身份,在企业里是学徒,在学校里是学员,一半时间在企业里实习、工作,一半时间在学校里学习。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有标准可循。我们现在很多的职业教育学校,像是在踢一场混乱的足球比赛,球门不止有两个,每个学校抱着一个球,你只要踢进球门,就可以说我进了球,并没有标准可循。而德国的职业教育透明度很高,是2年的培训还是3年半的培训,传授的知识、能力可以到什么样的程度等等,都是透明的。学生们知道自己参加这几年的培训后会得到什么,企业也知道这个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能干些什么,这一点非常厉害。

为了做到这一点,德国在全国范围内先制订统一的标准。他们有一个全国性的企业培训框架指导计划,质量监控则由行业协会来执行,最后由行业协会来发放证书。

国内经常有人找到我,说熊先生我们想在中国推广德国的职业教育,想收购一家德国的职业教育机构。我就跟他说,如果要收购学校,哪家学校都是一样的,因为标准是国家统一的,材料也都是公开的。

把学生当工具,还是当作一个“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喜欢做这个事情,要想办法让学生来积极主动地配合。把学生当工具,还是把学生当作一个“人”,这是两个概念。德国教育非常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我们现在的职业学校比较糟糕的一点是,你因为考了这点分数而被分配进了这所职业学校,不管你喜不喜欢。在德国,读职业学校的孩子也大多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很多人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并不确定。所以,在就读之前,德国教育机构会提供以下几个步骤:一、职业指导;二、对那些能力不具备的孩子,可以有一个“预备年”;三、提供小范围的预备课程;四、进行校外培训。通过这几种方式,为职业教育作准备。

其中比较特别的是“预备年”。这一年的学费都是国家承租的。现在企业对职工的要求更高了,一些孩子比较差一点,就到“预备年”去,上一些公共课、实践课、专业理论课等选修补习课,把孩子至少补到一定水平。

20%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承担大多数费用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大部分由企业完成,小部分由学校完成,这一点是我们最难学到的。

我们的一些职业学校经常到德国参观,学习怎么调整课程。但实际上,我们只了解到德国职业教育的一小部分。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生会获得两张证书:由行业协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那是有关学生一辈子饭碗的,有了这张证书很少会失业;还有学校颁发的证书。德国人说那是贴在墙上的,用处不大,只是表明你完成了一个学业而已。

在双元制中,学校和企业这两个元素是融合在一起的,是有很多内在联系的。德国人认为,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真实的环境,而学校提供了系统的知识体系,也必不可少。

有人抱怨在中国搞校企合作很难,企业不配合。而德国的企业,也没有什么国家政策逼着他们去做这件事。据统计,德国大约有20%的企业参与了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的大多数费用都是企业承担的。企业为什么愿意这样做?这来源于德国企业出于人力资源方面的考虑,也来源于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不是学校的事,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我们能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借鉴一些什么?我觉得,整个体系完全移植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某些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首先,德国职业教育的导向预备教育,很值得我们借鉴。德国人认为,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德国的小学生很早就开始动手能力、生活能力的培养,孩子们很小就有去企业实习的经历,他们的导向教育介入得很早,促使孩子较早对某个领域产生兴趣。到了中学阶段的导向教育,更有针对性。比如说,德国文理中学的孩子很早就开始到企业实习,11年级的孩子就基本明确自己以后要读什么专业。中学里还有一个学期是叫“社会认识”,鼓励孩子去一些社会服务部门,比如养老院、敬老院,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

其次,德国的公共实训平台也很有实效。我经常带德国人到中国的职业学校交流。德国人很羡慕这些学校——这里的设备比德国的职业机构好太多了。所以,他们经常会问一些问题。比如,这些钱的使用率是多少?一次性投进去几千万元的设备,怎么维护?学校舍不舍得让学生用这些东西?又是怎么用的?

在德国,除了像西门子、大众这样的大企业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其他很多中小企业买不起用于培训的大型设备。于是,就由行业协会建立公共实训平台,一些企业提供不了的东西,由公共实训平台来满足。

要成就楷模,也要守住底线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避不开的话题,尤其在今天更是如此。

我们谈到“工匠精神”,往往会想到大国工匠。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节目中,都是一些国宝级的人物,对我们一般老百姓来讲是可望不可即的。现在有一种导向,就是培养工匠就要培养大国工匠,于是,职业学校纷纷搞竞赛、争奖牌。

搞竞赛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对普通职业教育来讲,拿了几块奖牌就代表职业教育水平高吗?并不是。再回到“工匠精神”的本意,就是要踏踏实实、精益求精。成就一个楷模很重要,但是千万不能以这来取代大范围的技能要求。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守住底线。德国的职业教育始终守住这样一条线——最低标准不能动摇。西门子可以有高标准高要求,但是你只要搞机电就一定要拿到证书,至少证明你这个人是符合最低标准的,这也是我们讲的职业资格和职业规范。谈“工匠精神”,就是要让所有工匠都守住他们的行业标准,有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追求“大国工匠”的顶尖工匠。

把职业教育往“高大上”引导当然不错,职业教育可以办本科班,甚至办研究生班。但事实上,很多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承载着家庭的重负,将来要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我们的教育要让这些孩子有一个饭碗,能养活自己,甚至养活一个家,不给社会带来负能量,这是职业教育功德无量的事情。从这个角度出发,职业教育是一种让生活更美好的教育。(文/熊火金)


名校推荐 / Teachers More
  • 发布时间: 2025 - 09 - 18
    新闻动态德国赋优(F+U)教育集团联盟华护德国协会,共建德中医护职业教育新平台——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聘任克里斯蒂娜·奥尔博士为首席护理专家顾问德国海德堡,2025年8月14日 —— 德国赋优教育集团F+U Unternehmensgroup gGmbH (创立于1980年)与华护德国协会 Chinesische Pflege Deutschland e.V.(创立于2023年)于海德堡总部大楼举行圆桌会议,并正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MOU)。此次合作旨在进一步深化德中两国在职业教育、护理健康领域的实用型人才培养以及德语培训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强调秉持“相互信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致力于搭建双边交流的专业平台,建立高水平德语培训体系及师资队伍,并探索包括联合办学和课程开发在内的可持续合作模式。高层嘉宾齐聚,共话合作愿景出席会议的赋优教育集团代表包括:创始人兼总裁 汉斯-帝德·绍尔(Hans-Dieter Sauer)先生、副总裁 赫伯特·施莱格(Herbert Schläge)先生、中国区总负责人 熊火金博士,以及国际合作部项目经理 莱拉·库利耶娃(Leyla Kuliyeva LL.M.)女士等。华护德国协会方面,来自巴特洪堡市的协会会长宋尚剑女士与来自法兰克福市的协会副会长、德国知名实验室医学专家拉尔夫·约赫姆博士(Dr. Ralf Jochem)准时出席。德国华商报总编曹晴女士、Volker Maneval-Auer先生及协会护士代表——来自奥格斯堡大学医学院护士汤玉婷女士也到场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作为双方联盟的共同朋友,德国(中国)创新联盟理事刘俐女士亲临现场,共同见证并分享此次合作的喜悦。在德国巴特洪堡市著名私立康养院Kurstift Gemeinnützige Gesel...
  • 发布时间: 2025 - 09 - 18
    新闻动学德语,向世界说宝安学德语,向世界说宝安——百名宝安市民开启3个月德语学习之旅,推动中德交流合作为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外事交流能力,服务宝安区对德(欧)交流合作,助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8月12日,2025年深圳市宝安区“德语口语”培训在深圳市宝安区职业训练中心(城市学院)阶梯教室正式开班。本期培训由宝安区人力资源局职业训练中心(城市学院)主办,德国赋优教育集团中国项目中心(F+U China)承办,共有100名学员参加。他们将在为期3个月的学习中,系统掌握德语口语基础。这一项目作为宝安区民生工程,既满足居民技能提升的现实需求,也与区域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深度契合。德语培训匹配产业发展需求作为深圳工业强区,宝安与德国在碳中和、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领域高度契合。近年来,中德(欧)产业示范园落地,德国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军企业Lilium等项目入驻宝安,双方合作前景广阔。此次德语培训学员覆盖精密制造、民生消费等不同行业人员,其中,近半数学员来自高端制造与工业技术、电子通信与信息技术领域,与宝安“工业强区”高度契合,充分体现了宝安在国际产业人才培养上的前瞻性。高配置课程打造优质学习体验本期德语口语课程共60课时,分为工作日晚班和周末白班两个班,方便不同群体灵活选择。每班均配备专职班主任、中教及外教,首次引入定制教材,紧贴宝安市民的学习需求。课程采用“线下情景互动+线上网课巩固”的模式,重点提升口语应用。按照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标准,学员完成后预计达到A1.1水平,能够进行日常交流。截至目前,课程已开展四次,学员们已初步掌握德语发音规则并能使用日常问候语。此外,通过德国文化的介绍,学员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无论是德国人严谨守规矩、终身学习的社会习惯,还是德国在哲学、音乐、足球等方面的文化传统,都与宝安国际化都市的...
  • 发布时间: 2025 - 07 - 30
    新闻动态德国赋优(F+U)教育集团连访中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德教育交流合作2025年春,德国赋优(F+U)教育集团高层密集访华。2月,集团执行总裁Oliver Sauer先生、合作企业(德国VDA护理集团)总裁Florian Abelein先生到访广东。3月,集团委派下属中学IB国际部校长Elke Heinnicke博士深入深圳开展访问交流,以深化双边现有合作,拓展新合作领域。集团总裁访华职教合作纵深突破,双元制赋能升级2月,Sauer先生一行拜访了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宝安区职业训练中心(城市学院)、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南山区教育局(深圳市博伦职业技术学校)、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等政府部门及院校,期间还参观了佛山及中山地区内部分康养护理产品及清洁机器人生产厂。访问期间,赋优(F+U)教育集团主要围绕深化大湾区中德中小学师生交流、推进双元制高等教育、语言培训等领域合作,协助拓展中国职教出海路径等主题与合作院校及政府部门进行深入探讨。与此同时,本次访问特别探讨了中国学生赴德升学及就业项目的落地事宜。另外,德国学生将有机会赴中国开展短期及长期交流项目,亲身体验中国文化氛围与教育环境。此次访问不仅推动了双边师生互访机制的完善,更为中德双方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搭建了全新的合作平台。集团校长访华基础教育联动升级,人文交流多维拓展3月,Heinnicke博士深入走访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集团)、新安中学(集团)、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等7所中小学,就以下三大领域展开交流:师生互访——双方将促进教师和学生在跨文化理解方面的互动,探索开展德国学生赴华交换及中国学生赴德插班交流等项目;特色课程共建——深化交流电影剪辑、模拟联合国、中国非遗等特色课程,借助国际合作推动美学与...
  • 发布时间: 2025 - 07 - 30
    新闻动态中德云端国际交流,助力区域小语种发展近日,第七场“传播中国声音”中德中学生云端交流活动在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集团)高中部开展。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彭茂发,宝安区教科院国际教育部部长廖苏珊,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集团)高中部学生代表参加活动。活动邀请德国赋优(F+U)教育集团中国大区项目主管熊火金博士现场指导。活动伊始,彭茂发书记、廖苏珊部长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活动对于深化中德文化交流、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具有深远意义。“破冰讨论”环节中,中德双方学生踊跃交流,热情洋溢地自我介绍,分享校园生活的精彩瞬间,并热烈讨论起各自的近期度假趣闻。欢声笑语中,距离瞬间被拉近,为后续的深入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我区学生反馈,活动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让他们对德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国际视野得以拓宽;而德方学生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渴望未来能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此次活动不仅促进了中德青少年友好交流,推动了宝安区小语种教育的蓬勃发展,还激发了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增强了他们的国际合作意识与责任感。它为宝安教育对外开放进程注入了新活力,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未来人才提供了宝贵平台;同时,为两国青少年搭建了语言与情感沟通的桥梁,加深了文化理解与尊重,让他们在全球化时代中,成长为更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跨越万里,云聚宝安 中德中学生交流系列活动回顾2024年6月5日、6月6日,第五场、第六场中德中学生云端交流活动分别在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集团)初中部开展。活动围绕“中德饮食印象及学生生活”主题,宝安区两校学生热情地向德方学生分享中国文化。中德学生互相分享对于对方国家的饮食印象,并就此对于自己国家美食的分享互相展示两国魅力,了解与感受远方的饮食与人文文化。宝安学生自信大方地发出中国声音,让德国学...
  • 发布时间: 2025 - 07 - 30
    高考刚结束,还在迷茫?想出国读书,但担心语言+申请太复杂?想去德国读本科,却不清楚怎么走?赋优(F+U)教育与欧洲应用科技大学(简称 UE)为你准备好了这条安全、高效、有保障的留学通道——「德国预科直通车班」正式启动!适合人群• 高中毕业未注册大学的学生• 三年制大专毕业生• 非211本科不足3学期成绩的学生• 计划2025年及之后赴德国读本科的学生• 高考一本线上下、对德国教育有兴趣者• 想申请理工/商科/医学类热门专业的学生• 希望用德语+实践型学习开启未来职业之路德国留学优势01 德国大学免学费,生活费用低廉,并可合法打工,同时也可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学生福利。02 世界一流科研教育水平,文凭含金量高,学历全球公认并追捧。03 大学学制更短,节约时间成本:德国本科三年制,硕士两年制。04 在“一带一路“的大环境下,具备双语和专业背景优势,增加就业竞争力。05 学成前景光明,发展空间广阔,毕业留德更容易。06 社会治安好,相比其他欧美国家学生人身安全更有保障。07 宽松的移民政策,学生在德国高校毕业后,可获得18个月的找工作签证。在德工作满五年以上还可申请永久居留权。什么是德国预科?2020年,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处留德人员审核部(简称APS)公布了高考程序,正式落实了以高考成绩申请留学德国的政策。凡满足以下条件的中国高中毕业生具备德国大学本科直接入学资格:其中最关键的一条:申请人高考分数至少达到高考满分的 70%(广东省为525分)。❗如果高考毕业生高考成绩位于525分以下,则不满足直接入学资格,可通过“预科学习”入读德国大学。预科可以帮助学生未来进入本科专业领域课程做铺垫和提前适应德国大学学习生活做准备。结业时需要通过“大学入学资格鉴定考试”(FSP),以取得申请大学入学资格。UE预科优势高效路径:1年预科+3年本科=4年毕业签证简便:赴德团签,手续简...
Help center / 帮助中心
服务专区 / News
FuU China

佛山市艾辅佳优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Foshan F+U Management & Consulting Co., Ltd
深圳帝德文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Shenzhen Dieter Academy
地址:中国·深圳·宝安中心区·宝源路F518时尚创意园15栋3层
电话:+86 0755-2955 6666
传真:+86 0755-2788 8009
服务热线:18588499108

Copyright ©2005 - 2018 佛山市艾辅佳优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闭 X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展开
回到顶部